为了在新的形势下积极反思和总结社会组织培育的经验,为社会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借鉴,由爱德基金会与南京大学河仁社会慈善学院共同发起并主办《2013爱德·河仁发展论坛:社会组织培育:反思与展望》。论坛于2013年12月14-15日在南京大学西苑宾馆一楼报告厅举行。
本次论坛开幕式由南京大学河仁社会慈善学院院长周晓虹担任主持。南京大学副校长杨忠、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戚锡生、爱德基金会副董事长丘仲辉等出席了论坛开幕式。来自江苏、北京、上海、天津、四川、云南等地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组织负责人济济一堂,就社会组织培育的现状与问题、认识与需求、政策分析与展望等主题发表演讲,阐述各自的观点和反思。
本次论坛分为5个场次,第一场次,来自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关信平教授和大家分享了当前我国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政策思考;来自爱德基金会的丘仲辉副董事长结合爱德多年来的公益经验,提出了三明公益的理念。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林闽钢教授从解决途径出发,提出修订有关法律,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长效机制等建议。
第二场次,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王振耀院长认为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最核心的是人文关怀,思维和认知方式尤为重要,这决定了政策走向。来自云南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钱宁教授对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作了较深入的思考。在谈到如何培育社会组织时,南京大学河仁社会慈善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友华教授认为,主要明确四个问题:为谁培育?由谁培育?应培育谁?如何培育好?
第三场次,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赵芳教授从实务工作出发,阐述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中专业性工作与行政性任务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张曙教授结合自己在社会组织培育方面的经验探索了我国社会组织培育的有效路径。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韩晓燕教授以上海市闵行区WJ镇社会组织培育项目为例,探讨了居民多元需求下的社会组织培育模式。最后,南京大学河仁社会慈善学院方长春副教授认为要扩大社会组织的成长空间,基层政府流程再造是关键。
第四场次,江苏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魏晨教授介绍了其创立的“乐助”社会工作机构,并提出以商业综合体模式打造社会组织的新颖观点。来自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朱力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江苏省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的情况,提出“社区共生”、生态系统等培育模式。上海交大社会发展学院徐家良教授分析了社会组织培育的动力机制,提出政府、市场、社会三圈资源互动,重点探讨三者交界的空间该如何把握。来自昆山市民政局的张慧从自身的工作经验出发,探究了社会组织培育的主客体问题。来自南京市栖霞区民政局的葛啟龙局长介绍了栖霞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工作,总结了值得借鉴的实务经验。最后,爱德基金会秘书长助理何文先生阐述了自己对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反思。
第五场次在12月15日上午进行。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吴亦明教授、花菊香教授分别以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问题、社工使命与NGO发展为主题发表演讲。四川尚明公益发展研究中心徐启智以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及泰安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例,讲述了自己对社会组织孵化器的发展思考。爱德基金会秘书长助理佘红玉女士结合自己在爱德基金会的工作经验,对社会组织培育的认识与需求进行了思考。最后,南京市公益创投协会常建东会长以“为了改变的发生”为题讲述了南京市公益创投的情况。至此,所有讲者结束汇报。
接下来的提问环节和自由讨论环节同样精彩,思想的火花频频迸发。虽然本次论坛时间紧凑,但现场气氛活跃,理论与实务交融,各地的经验也得到分享,让全场近百名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和高校学生都受益匪浅。最后,云南大学钱宁教授做会议总结,陈友华院长致答谢词,2013爱德·河仁发展论坛:社会组织培育:反思与展望顺利闭幕。